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

我讀焦桐《味道福爾摩莎》之〈台灣啤酒〉

這篇文寫一下對焦桐的《味道福爾摩莎》裡面〈台灣啤酒〉的一些想法。首先我們要先限定討論範圍,是「台灣啤酒」,一種 Pale Lager。

大致上焦桐對台啤的源流介紹是正確的,台啤的技術來自日本,又來自德國。但是他所說的製程,則少了煮沸一項(「製麥、糖化、發酵、熟成……」),煮沸步驟被台啤官網(應該也是焦桐查資料的來源)歸類在糖化這一項裡面,實則應該被獨立出來,在糖化與發酵之間,這是因為在煮沸期間投入啤酒花,取其風味與防腐功能的這一步,是決定風味的關鍵步驟。少這一項,則啤酒不能為啤酒。 

依我個人的知識,台啤絕不會在「製麥」這一步加入蓬萊米。製麥是將大麥發芽,產生麥芽(並將蛋白質以本身的酵素處理掉)的步驟,與蓬萊米無關。一般在製程中加入米,是在糖化一步將已經蒸熟糊化的米,加入碎麥芽堆,一起由麥芽中的酵素把澱粉轉化為可發酵糖。至於加蓬萊米的典故,可能是當年製作啤酒時為降低成本。在麥芽中添加米,會使得米本身特殊的味道被加入啤酒內,此台灣啤酒特殊之鄉土情懷也;另由於米的蛋白質含量比大麥低一些,會使得酒液清澈透明、酒體輕盈乾淨。 

焦桐推薦「大口灌下去,不能細啜慢斟」。某種程度是因為台啤並不適合在高溫飲用(註一),氣泡也不能太少,否則麥酸太重,無以平衡。文中提到陳黎買台啤,插著吸管喝。焦桐笑說啤酒被對待成果汁,是對啤酒的羞辱。其實啤酒不能插吸管喝,緣由是啤酒的香味以及口味乃是神聖不可分割的。插著吸管,則只有風味,喝起來比較像白麥汁。又吸管使得泡沫大量溢出,口感非常詭異,像擠一塊充滿沙拉脫的海綿一樣。 

他又推薦喝台啤「宜用冷藏過結霜的玻璃杯」,是很好的建議。若未及冷藏,也推薦用冰水涮過。但並非每種酒都適合冷藏的玻璃杯,Stout 或 Porter 這類啤酒,適合高溫慢飲,自然用常溫啤酒杯。幸好台啤這類 Pale lager 適合的 Pint 杯形狀剛好與一般玻璃杯很像,讓這段敘述不那麼搖搖欲墜。倒酒時最好酒液與泡沫七比三,除了隔絕空氣使酒液不會太快氧化外,還有由泡沫將風味帶出來的作用。可能焦桐沒有喝過忘記加入二氧化碳的啤酒(那真是詭異的感受啊),不然怎麼忘記提這點呢?至於其他對泡沫的描述,就見仁見智吧。 

但是到了後面,不知為何焦桐開始把「台灣啤酒」怎麼喝給擴大到「啤酒」應該怎麼喝了。可能是邊喝邊寫造成的邏輯失誤。台灣啤酒只能算是 Ale, Lager 與 Lambic 三大酵母種類中,Lager 裡面 Pale lager 風格下的一品。其他還有上百種的類型,每種有每種的風味、喝法、適飲溫度、杯型與雅興。個人以為在讀這篇文章時,請對啤酒保持著開闊的心態。在喝這種在酒類中最多變最有趣的飲品時,什麼都不奇怪。

註一:這裡的低溫與高溫分別指 5-10 度,和 10 度以上至常溫的飲用溫度。某些酒需要飲其醇厚複雜的香味時,就適合高溫飲用,除文中提到的幾種酒之外,例如非常濃郁的 Belgium Tripel, Quadrupel, 酒精度甚高的 Barley wine 等,都在高溫時有較好的口感與風味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